来源
莆仙网网友“左手倒影”
端午节在莆田民间是一个大节。从五月初一至初五,莆仙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是:“初一糕,初二粽,初三螺(莆仙水特产‘小麦螺’),初四艾(艾草),初五爬(莆仙方音,‘爬’即划,划龙舟)一日,初六嘴觖觖(莆仙方音,觖即张着嘴巴,没有什么东西可吃的了)”。歌谣指明了莆仙民间端午节五日内,过节食品的俗例及其民俗活动的内容。
而在端午节那天,莆田沿海和平原有沟渠溪流的一些乡镇还举行盛大的划龙舟活动。早在四五百年前,莆田南北洋一带就有人开始造龙舟,端午节把柳枝干雕成的龙头,装在木船后面,龙舟下水前要举行“龙王祭”和“龙舟点睛”典礼。凡参赛的龙船,由道士上香禀告“龙王尊神”,主持者用红彩绸蒙上龙船的“眼睛”,并在“龙角”上挂上“龙灯”、花环、饼圈等。
接着,龙舟在执事者的护送下,由长老用彩笔为龙舟开光点睛,使其成为真正的“龙”后,龙舟才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震耳的爆竹声中下水,再进行龙舟比赛。莆田的龙舟有两种式样:一种是用硬木雕刻成昂起龙头的龙舟,百姓称其为“鸡公仔”,意即雄性的龙;还有一种船头是平板式的,龙头形象是彩画板面上,人们称其为“齐头船”或“剃头刀”,意即雌性的龙。竞赛时,通常都用昂头的龙舟。
(图片来源:尧天舜日)
旧时,民间由于宗族帮派作崇,舟赛中常引起争端,甚至发生械斗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消除了旧时的那种不良风气,龙舟竞赛也成为政府、文化、体育部门所提倡且倍受人们喜爱的一项水上体育活动。每年端午节前后,莆田各地都有组织地举办龙舟竞赛,这其中以黄石镇龙舟最多最活跃。
(图片来源:李祖棣)
全镇有一百多艘龙舟,平均一个村就有二至三艘。黄石镇以东花一乡的龙舟最多。为什么东花乡群众对龙舟产生这么大的兴趣呢?原来,“江东、东花吃米无沙。”这是莆田人常说的一句古话。意思是说,江东东花是平原地区,乡里一担沙无处找,地处木兰溪下游,莆田南洋平原的东花,全乡现已分成华东、华西、华堤三个行政村,总人口达上万人。境内水田五千余亩,河网密集,大小河流有几十条。其中华东村的大沟琴;华西村的大沟前、华堤村的五个宫前的兴太岩。这三条沟长达一千多米,宽百余米,沟路笔直且深(平均5—6米深),是赛龙舟的好场所。
而按照去年莆田各地端午龙舟行程
今年扒龙舟活动的时间安排大致也已经出来了
大家来看一看,提前去占座哟
农历四月廿八日
黄石东甲境请龙舟挂彩
图片来源:莆仙网友大洲航拍
农历五月初一日
黄石惠洋境请龙舟挂彩
图片来源:莆仙网友阿俊
农历五月初三日
沙坂境请龙舟挂彩
农历五月初四日
黄石清江境请龙舟挂彩
农历五月初五日
定庄龙舟教渡挂彩
农历五月初六日
清江境请龙舟挂彩
农历五月初九日
厝柄请龙舟挂彩
图片来源:莆仙网友木兰鱼
农历五月初九日
水南金洙境龙舟教渡
农历五月初十日
瑷东龙舟教渡
图片来源:莆仙网友大洲航拍